關元:古今醫學家認為關元穴是起死回生的重穴,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是灸。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,足痙攣陰肝經在任脈交會點,該穴有精宮、丹田等別名。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所有陽虛癥、氣虛癥,如氣喘短、怕冷、怕冷、排尿頻率、排尿、腹瀉、腹痛、遺精、陽萎、疝氣、月經不調、帶下、不食、精寒、中風脫證、虛勞薄等。
關元穴又是小腸的招穴,招穴是臟腑之氣聚集在腹胸部的意思。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,灸關元促進腸道功能,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。
涌泉穴:涌泉穴位于人體足底穴位,足部前部凹陷處第二、三趾縫線頭端和腳后跟連接前三分之一,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,是腎經的第一穴。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《黃帝內經》說:腎出于涌泉,涌泉者也充滿了心靈。腎經之氣就像源泉之水,來自足下,灌溉周身四肢。因此,涌泉穴在人體養生、疾病預防、疾病治療、健康保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灸的作用
溫經散寒
灸應用其溫熱刺激,發揮溫經通癱的作用。通過艾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刺激,可以溫經散寒,加強機體氣血運行,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。因此,艾灸法可用于血寒運行不暢、滯凝澀引起的癱瘓證、腹瀉等疾病,效果顯著。
行氣通絡
經絡分布于人體各部,內聯臟腑,外布體表肌肉、骨骼等組織。正常的機體,氣血在經絡中不斷流動,按順序運行,風、寒、暑、濕、干、火等外因侵入,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,經絡受阻,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,此時灸治一定穴位,調和氣血,疏通經絡,平衡功能
扶陽固脫
凡出現嘔吐、下利、手足厥冷,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,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、神闕等穴,由于艾葉有純陽的性質,再加上火本屬陽,兩陽相得,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,回陽救逆,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,在臨床上常用于中風脫癥、急性腹痛吐瀉、痢疾等急癥的急救。
本文Hash:e5388b905a8fa07a30516894abbba566d608ca24
聲明: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