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現在喪偶式育兒越來越突出,很多家庭都是父母一方在全職帶娃,另一方在奮斗養娃,在備孕的時候也是準媽媽單方面備孕、懷孕、帶娃,很多寶媽甚至出現了產后抑郁,其實這一切都是可以在備孕時期解決,那就是孩子父親的心理建設,讓男性同胞們發生一個從丈夫到父親的轉變,才能預防出現喪偶式育兒:
,準爸爸在妻子孕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。然而,在從丈夫到“孩兒他爹”的角色轉變過程中,準爸爸往往由于不被重視、缺乏孕期知識、工作和家庭事務沖突等原因,產生價值不被認同感和不確定感,從而易出現焦慮、抑郁、易怒、恐懼、麻木等“負性情緒”。這些情緒需要從認知上進行合理轉化。
“比較好的轉化方式是運動、溝通和參與建設。”焦慮、易怒等情緒發生時,身體器官活動性增強,腹式呼吸能夠幫助自己靜下來;抑郁、恐懼、麻木等偏“靜”的情緒發生時,可以通過慢跑、游泳、打太極等方式讓自己動起來,減少思慮。而溝通可由夫妻任何一方發起,以提出有建設性問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。
“準爸爸角色適應的最佳途徑是參與建設。”通過學習孕期知識、掌握相關技能等更多參與孕育過程,讓自己變得“更加重要”,不再像“局外人”,能夠避免或減少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。
家庭的和睦是每對夫妻奮斗的目標,在婚姻生活中,
本文Hash:414b9b18898c15246f779715dc968761e2a5853f
聲明:此文由 cliff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